第十一节 农家乐本地化
田家八月秋秫黄,赤肩满担金穰穰。
西成万室喜登场,斗酒劳庆年丰祥。
天台山人传秘方,酿成九酿丹霞浆。
紫檀槽头秋点长,绛囊醡压甘露凉。
猩红颗滴真珠光,蓼花色比桃花强。
荐新设席请客尝,风吹桂花满屋香。
馔出肥鸡一筋肪,橙砟蟹砟双螯霜。
不须琥珀琉璃觥,不须太白力士铛。
我爱真率田家郎,磁瓯瓦盆罂木觞。
烂漫为我浇吟肠,新诗吐出云锦章。
醉来兴发恣豪狂,高歌起舞当斜阳。
出门一笑尔汝忘,大江东去烟茫茫。
非渠耕稼饱君腹,问有黄金可乐无。
上述诗出自南宋诗人戴复之手,题目是《题申季山所藏李伯时画村田乐图》。该诗反映了古代十月乡村的节日气氛、农家的纯朴好客等情景。他的这首七言歌行,纵情豪放,直白透亮——秋天到了,稻子收割了,菊花开了,农家端出天台山红酒招待客人。这红酒,比桃花的颜色深,比红蓼颜色稍浅。风送来桂花的芬芳,一切让诗人心醉。除了醇厚浓香的红酒,还有大盆的土鸡和螃蟹。与欢乐的山民们一起,大碗喝酒,大口吃菜,好不惬意。这才是古代农家乐的真实写照。
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,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、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。农家乐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,满足客人对健康饮食的需要。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,空气清新,环境放松,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压力,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群的喜爱。
“农家乐”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,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、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,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。农家乐走俏的社会背景是:旅游需求多样化、闲暇时间不断增多、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“文明病”、“城市病”不断加剧。
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,开展得比较成功的,大部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。20世纪60年代初,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,用以留宿过往客人,这种饭店称为“帕莱多国营客栈”;同时,把大农场、庄园进行规划建设,提供徒步旅游、骑马、滑翔、登山、漂流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,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先河。从此之后,乡村旅游在美国、法国、波兰、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。在欧美国家,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,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,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。
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的江堰市的青城山,郫县、温江等地。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,四川盆地,直至全国。真正以“农家乐”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,在休闲之都——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、乡村田园风光、乡土民俗文化、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、休闲娱乐相结合,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。
发展农家乐对促进农村旅游、调整产业结构、建设区域经济、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,分片开发出“农家乐”品种系列,像湖南南岳衡山、昆明的团结乡、北京郊区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。
农家乐显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。遗憾的是,由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,诚信缺失,这样被看好的产业伤害了城市消费者。今后应在下面几个方面,加强整治:
①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不少旅游者成群结队或结伴在旅游中选择“吃农家饭、品农家茶”。一些旅游者甚至现场购买猪、羊、狗、鸡、鸭等畜禽,要求现场宰杀后烹饪。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不少问题。游客和经营者的健康情况是无法分辨出来的,而“农家乐”中的厨房、碗筷也缺乏正规的消毒措施,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;很难达到与城镇餐馆相提并论的消费要求和卫生标准。为了降低成本,很多农家乐商家直接从市场购买普通的产品冒充自产;有的经营点甚至还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被保护的野生动物,如野猪、蛇类、青蛙等,破坏了生态环境。
② 菜肴本土化做的不够 “农家乐”的菜肴本以民间菜和农家菜为主,立足农村,就地取材,尽量采用农家特有的、城里难以见到的烹饪原料,遗憾的是,一些生意好的农家乐,高档聘请厨师,烹饪的原料是从市场买来的便宜食材,通过添加大量食品添加剂,掩盖普通食材的口感不足,这是变相欺骗消费者。“农家乐”的小吃和面点搞得和城里一样,没有突出农家特色。“农家乐”的菜肴应该除了农村特有的土鸡、土鸭、老腊肉、黄腊丁以及各种时令鲜蔬外,还应广泛采用各种当地土特产。 “农家乐”的主食也应该充分体现出农家特色,如“玉米粒焖饭”、“腊肉豌豆焖饭”、“红苕(或南瓜) 焖饭”、“豇豆焖饭”、白面馍馍等。
③ 景区安全令人担忧。由于大部分的“农家乐”点规模小、基础设施落后,大部分游客遭遇景区停车难,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。“农家乐”不少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,旅游景区的设置、安全设施的规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,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,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。有的“农家乐”点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也没有,甚至还发生游客被狗咬伤、猫抓伤等现象。
④ 服务有待提升 点的茶半个小时上不来、车被堵住个把小时找不到停车位、厕所很脏、垃圾乱放、死缠拉客、漫天要价,都是当前农家乐暴露的主要问题。“农家乐”发展虽有十几年时间了,但服务提升依然是最大难题,服务“短腿”日渐凸现,顾客回头率低,很多就是一锤子买卖,影响了农家乐持续发展。国际旅游业界公认,超过80%的旅游利润来自“回头客”。没有回头客,以及消费者的口碑宣传,农家乐将死于无序的市场竞争。
⑤ 传统文化传承不够 古村、古镇、古迹、典故等文化内涵;建筑、饮食、生活、农耕、食品加工等旅游体验,都应当体现出地域风情、风貌、生活习俗等特色。一些农家乐商业味很浓,随意编造典故,制作假名人效应,歪曲历史,让一些满怀希望想体验乡村文化的游客大倒胃口。
“农家乐”旅游的发展要做好做足“农”、“家”、“乐”三字文章。以“农”为根,通过自家的良田、果园、庭院、鱼塘、牧场等展示农村风貌、农业生产过程、农民生活场景;以“家”为形,以家庭为单位,不求全,不求大,其形应该体现出“家庭”的形态。既然是“家”,其规模就应该适度,不应贪大求洋;发展应该特色化,不应大众化;以“乐”为魂, “乐”也要利用“三农”做文章,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,简单的农事、农活,如采摘、推磨、苗木盘扎等都会吸引游客。以乐为魂就是要发扬光大“农家”的文化内涵,深入挖掘,突出特色,做出项目,如农民喜闻乐见的花灯、皮影戏、山歌、龙狮、地花鼓、踩高跷、讲故事等,使“农家乐”旅游充满魅力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⑥ 质量标准化做的不够 农家餐馆的菜单要不固定,同一时期的招牌菜和特色菜量要大小经常变化,同一道菜今天用盘子装,明天用大碗装。同时口味也没有统一。农家餐馆要体现经济实惠意识,工薪阶层是游客的主力军,经济实惠、物美价廉是大多数游客消费的常规心理。因此,农家餐馆要多利用本地优势,多用自种的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瓜果蔬菜,降低单位菜品的价格,从而让惠于游客,也给农家餐馆带来更多的客源。
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,农家乐良性发展,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,还有产品信息、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,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。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“窗口”,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。各地游客也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、新观念,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,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。以农家乐为平台,了解城市消费者的需求,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与加工,发展有机、绿色、无公害种植、养殖、加工、餐饮、服务、养老产业,使农业活动多元化,带动乡村繁荣与环境整治,使乡村不仅成为吸引城里人,也成为留得住年轻人的理想生存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