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生态六讲

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系统,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。 


本书作者蒋高明教授长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研究工作,并取得了积极成果。


《中国生态六讲》是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、研究和实践,从国家发展策略、农业安全、水资源保护性开发以及森林、湿地和草原的破坏与修复等六大方面讲述了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,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案。







29
2024/02

2024年2月28日,中国农业大学彭光华教授等生态农业专家、生态农业从业者、一线生产人员等10人现场考察与体验弘毅生态农场,考察团员来自北京、南京、吉林、河北、浙江等地。

25
2024/02

“物以类聚,人以食分”是未来农业的必然趋势,即食物消费出现分级。目前为人生产食物与为动物生产食物的方法是一样的,大量化学物质的使用减少了劳动力投入,但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食物安全问题。据不完全统计,围绕食物链中的动植物生产,人类发明有50626种化学物质,这还不包括加工过程中的几千种食物添加剂。这些人造化学物质大量使用,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,延长了食物公里,延长了食物保质期和货架期。但是,随着时间...

05
2024/02

光明日报:让农业生产成为生态屏障2009-03-16 来源:光明日报记者 冯永锋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看来,当前农村出现的许多“环境烦恼”,其实与思路没打开有关,假如换一种思维方式,也许农业生产的过程就可以成为保护环境的过程。秸秆与蝗虫也是“粮食” 玉米秸秆一直是许多农民的烦恼:搬回家去当柴烧吧,顶不上煤和煤气方便,更比不上电;扔在地里吧,又影响下一季的生产。于是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...

谁说只有天上才会有星空?
ABUIABACGAAgk9K0yQUoxtP16wIw9AM49wI


农业科技
文章附图

《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》连载之十一:生态农田养分来源蒋高明 郭立月   农田中金属类矿质元素养分最初来源于土壤,而土壤来自岩石风化;非金属元素中碳和氮来源于大气,碳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,氮来自雷电氮合成作用及微生物的生物固氮作用。如果土壤足够健康,尤其土壤生物多样性丰富,那些固氮、解钾、解磷的微生物发挥重要的作用,是能够满足作物养分需求的,不需要人类化学合成肥料,这样大部分环境污染可从源头得...

文章附图

《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》连载之九:生态农田的综合效益蒋高明  郭立月 由于尊重生态规律与市场规律,生态农田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,分别介绍如下。 1.生态农田生态效益高,是最大的环保工程在传统的化学农业模式下,由于农民不愿意多投入劳动,转而利用更多的化学物质,加上现有的政策是国家补贴化肥、农药、农膜,农民用非常廉价的劳动成本,大量使用这些对土地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,而工厂生...

文章附图

《生态农田实践与选择》连载之六:生态农田科学原理原创2024-03-09 15:53·蒋高明博士蒋高明 郭立月农田生态系统基本原理1.3.1 水热耦合农田生态系统是由气候、土壤、生物等因子共同作用而形成。其中,大气温度和降水量占主导地位,对其他因子产生重大影响。农田是在改造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而来的,不同植被地理背景下农田的生产力或产量受水热组合影响最大。自然界中拥有最高生产力的是热带雨林,...

文章附图

《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》连载之五:生态农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原创2024-03-07 18:18·蒋高明博士蒋高明 郭立月基本概念生态农田是指农田是生态的,是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下,用健康的办法进行管理的农田,以种植谷物、油料与经济作物为主。生态农田所需要的养分尽量在自然界就地取材来满足作物对水、热、矿物质等的需求,不用农药、农膜、植物生长添加剂和转基因种子,尽量不用或少量使用化肥,其产量不低于或略...

文章附图

创新就是有所发明,有所发现,有所创造。人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,任何理论都需要发展和进步。创新都是打破原有观念的束缚,突破旧理论的桎梏,把理论、认识深化发展一步,有时甚至是用颠覆性的技术革命,给世界带来新观念,新认知。就像有病治病那样,旧的农耕观念,庄稼地里的杂草就是要拔除的,不管是“锄禾日当午”:顶着炎炎烈日在庄稼地除草,还是喷洒灭草剂,总之是必须把野草置之死地而后快。实践出真知,经过多年坚持...





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

始终坚持“六不用”原则,即不用农药、化肥、除草剂、人工合成激素、地膜、转基因技术。


WE ALWAYS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'SIX WITHOUT',THAT IS,WITHOUT PESTICIDES,FERTILLIZERS,HERBICIDES,SYNTHETIC

HORMONES,MULCH,AND TRANSGENIC TECHNOLOGY